一站式配资服务机构'家人带着他跑遍了北京、上海的大医院
黑龙江省肇东市 崔树臣
文/合欢 图/阿书由于我们寻找的治疗风湿有成功案例的中医并不多,但是风湿又是号称为不死癌症的一种免疫疾病,得上这种疾病之后,要么靠一辈子的针药,要么就是关节变形导致残疾,无论怎么处理,就和现在的研究一样的结果:未知原因,未知结果。
所以我们在听说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名 70 多岁的中医,能够治疗风湿时,我们特地从成都来到这个地方。
图片
刚掀开门帘,就看见诊室里已经坐满了等待的患者。靠墙的长椅上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和身边的病友说着什么,他的膝盖上放着一个磨得发亮的布包,包带处还别着一面褪色的锦旗,上面 '妙手回春' 四个字格外显眼。
'老李啊,你又来复查啦?' 崔树臣医生从诊疗室探出头,手里还攥着半支铅笔。老人笑着起身,走路时膝盖虽有些僵直,但脚步却很稳当:'崔大夫,我这是来给您送喜糖的!我闺女下月结婚,您可得来喝杯喜酒。'
崔医生接过喜糖,对着满屋子的患者扬了扬手:'大伙儿都瞧瞧,这位老李头五年前刚来的时候,是被四个人抬进来的!' 诊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,老李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。
五年前的老李,是哈尔滨某工厂的退休工人。二十岁时在工地干活落下的病根,随着年龄增长愈发严重。'最疼的时候,连筷子都握不住,整夜整夜地哭。' 他卷起裤腿,膝盖处的皮肤下鼓起暗红色的结节,'西医说是风湿,让我打激素,可越打关节越变形。'
家人带着他跑遍了北京、上海的大医院,得到的答复都是 '无法根治,只能控制'。直到有一天,他从别人的口中听说这个中医能治风湿,他的师傅以前就是治风湿的,'说能让坐轮椅的人站起来'。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他让儿子用担架抬着自己,来到这里。
崔医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:'老李来的时候,全身关节肿得像馒头,根本没法沾地。' 他翻开泛黄的病历本,'我一摸脉,弦细而涩,舌苔紫暗,典型的风寒痹阻、气血瘀滞。'
图片
不同于常规的中药内服,崔医生采用了 '熏蒸 + 内服' 的疗法。'风湿这病,风寒都钻到骨头缝里了。' 他指着墙角的木质熏蒸桶,'用羌活、独活、川芎等二十多味药材熬汤,让患者全身出汗,把风寒往外逼。'
内服的中药则遵循 '治风先活血' 的原则:'当归、桃仁、红花这些活血药是关键,再配上温阳散寒的附子、桂枝,把气血盘活了,风寒自然没处藏。' 崔医生在纸上快速写下一个药方,'你看这黄芪,我用了 30 克,就是要补气推动血行。'
老李的治疗过程充满艰辛。头一个月,每次熏蒸都疼得冷汗直冒,但崔医生每天守在旁边调整温度:'汗要出透,但不能伤了津液。' 第二个月,肿胀开始消退,他终于能扶着墙慢慢挪步。第三个月,奇迹出现了 —— 老李扔掉了双拐,自己走进了诊室。
'那天他站在门口,我眼泪都下来了,真心为他开心' 崔医生的声音有些哽咽,'行医五十年,就盼着这种时刻。' 如今的老李不仅能自理,还能帮女儿照看孩子,'现在爬山都没问题!' 他拍着大腿哈哈大笑。
看着诊室里络绎不绝的患者,崔医生的目光落在墙上斑驳的锦旗上。'这些年治好的风湿患者没细数过,但治好的已经不少。' 他摩挲着泛黄的锦旗,'有人说中医慢,可我这个方法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根治!'
谈起继承,崔医生的手指轻轻抚过诊室墙角的木质熏蒸桶,桶壁上深浅不一的烫痕像年轮般记录着岁月。这是他师傅留给他的第一件行医工具,三十年前熬药时溅出的药渍,至今还泛着暗褐色的光。
'当年我师傅用这口桶救过不少人。' 崔医生往灶膛里添了把柴火,火苗舔舐着锅底,'七六年闹脑炎,县医院治不好的病人,都被马车拉到我师傅这儿。'
那是崔树臣第一次见到师傅。十七岁的他正发着高热,躺在土炕上昏沉间,听见院子里传来驴车铃铛声。四个壮汉抬着个男孩进来,孩子浑身抽搐,眼球翻白。师傅掀开被子,粗糙的手掌按在男孩滚烫的额头上:'寒邪闭了心包,得用猛药。'
他从炕席下摸出个粗陶罐,倒出半碗黑褐色药汤。'撬开牙关,慢慢灌。' 师傅用竹片压住孩子的舌头,药汤顺着嘴角往下淌。崔树臣强撑着坐起来,看见师傅守在炕边,就着煤油灯的光,用浸过药汤的布巾一遍遍地擦拭孩子的手心脚心。
天快亮时,孩子突然剧烈咳嗽,吐出一滩黑痰,烧竟退了。师傅从棉袄兜里掏出块硬饼子掰成两半,一半递给崔树臣:'学医得先学救命,这碗药里有麻黄、附子、细辛,量得准才能活人。'
跟着师傅学医的两年里,崔树臣见过最严重的风湿患者。那是个从哈尔滨来的中年妇女,关节肿得像熟透的茄子,被四个人抬进诊室。师傅让她坐在熏蒸桶上,热气裹着羌活、独活的药味蒸腾而起。'风寒入了骨髓,得把汗逼出来。' 师傅边说边往药包里加川芎,'记住,治风先活血,血行风自灭。'
图片
1977 年高考恢复,师傅把珍藏的《医宗金鉴》塞给崔树臣:'去念大学吧,把老祖宗的东西和新学问合上。' 入学前夜,师傅在煤油灯下翻阅起古书,手上还沾着没洗净的药渍。'记住,医者要有仁心。' 师傅用烟袋锅敲了敲锅底,'这口锅跟着我三十年了,你带着它,也算带着我的魂儿。'
如今,崔医生的儿子正用这口锅熬着药汤。蒸汽升腾间,他恍惚又看见师傅蹲在灶台前搅动药汤的身影。两代人熬的药香,在诊室里交织成同一个味道。墙角的锦旗换了又换,但 '德艺双馨' 那面始终挂在最显眼处 —— 那是当年被救风湿患者送来的,泛黄的绸缎上,还留着师傅用艾草熏过的痕迹。
《医者镜像》有诗赞曰:
门帘初揭杏林春,锦帜摩挲见苦深。熏桶蒸开筋络雪,桃红煎活骨中津。曾观痼疾四人舁,今贺娇娥五载姻。附子细辛传绝艺,药香两代绕仁心。
(为保护隐私,文中患者皆为化名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盛鹏配资-配资安全证券配资门户-配资网导航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正规的股票配资网每天琢磨着怎么优化流程、提高效率
- 下一篇:没有了